文: 譚嘉燕 FB PAGE: 譚嘉燕KATE
「失落」、「寂寞」、「不被滿足」,
整個人坐立不安,
思緒正在動彈不得,
提不起勁做任何事,
總覺得生活上有個不大不小的缺口,
不知如何填補、如何修復。
本以為會「寂寞」和「空虛」是因為找不到生命中的另一半,
沒有「那個人」出現,
不知道「那個人」在哪裡,
不知道如何才能和「那個人」相遇,
所以害怕、恐懼、不安。
但後來慢慢安靜下來,
很多人都會開始真正發現一個我們不怎樣想面對的現實,
就是最大的失望和絕望,
不是因為沒有人在身邊,
是因為心中預先的期望一次又一次落空了。
我們心中都會不自覺地藏著一個期望——一個人。
可以是某位擦身而過沒有緣份可以認識的人、
也可能是某一位曾經相遇、相愛又最終沒有走到最後的人、
亦可以是一位暗戀、單戀著她/他又接近不了的對象……
我們吃飯的時候,
期望對方可以坐在我們對面陪伴著自己;
我們看電影的時候,
期望對方可以出現坐在我們身旁給我們依靠;
我們打開手機與某一位正在WHATSAPP時, 發現我們最想聊天的是另一個聯絡不了的他/她;
我們走在街上,
幻想他/她可以在我們身旁牽著我們的手走下去……
因為有預設的美好幻想,
「自以為」他/她會像期望般出現身邊,
於是最後被「現實」賞了一巴掌。
他/她並沒有在我們眼前出現。
又於是,
我們錯誤把「渴望」投射在另一些我們深知不能真正滿足內心,
又樂意繼續走在錯誤軌道上的事情: 我們不斷依賴其他人的陪伴,
希望「其他人」可以填補「那個人」帶來的失意感;
我們不斷吃喝玩樂、不斷消費、不斷硬找一些事情來做,
不斷在手機、網絡中抓著別人聊天,
哄騙自己可以藉其他事,或一些虛幻的忙碌和快樂,
掩飾心中的苦悶感。
我們不斷重複聽著一首歌,
聽著一段、一句歌詞,
藉著一首歌去懷念、想念他/她,
以為這樣就可以捉著有關於他/她的感覺,
不讓他/她流走和消失。
原來最大的失落不是因為獨自一個人在吃飯、
一人看電影、一人坐車、一人走在街上,
是因為我們愛不到最想愛的那一位,
因為我們最渴望的「那個人」並不在我們身邊。
文: 譚嘉燕 FB PAGE: 譚嘉燕KATE
(歡迎CLICK入去瀏覽)
「失落」、「寂寞」、「不被滿足」,
整個人坐立不安,
思緒正在動彈不得,
提不起勁做任何事,
總覺得生活上有個不大不小的缺口,
不知如何填補、如何修復。
本以為會「寂寞」和「空虛」是因為找不到生命中的另一半,
沒有「那個人」出現,
不知道「那個人」在哪裡,
不知道如何才能和「那個人」相遇,
所以害怕、恐懼、不安。
但後來慢慢安靜下來,
很多人都會開始真正發現一個我們不怎樣想面對的現實,
就是最大的失望和絕望,
不是因為沒有人在身邊,
是因為心中預先的期望一次又一次落空了。
我們心中都會不自覺地藏著一個期望——一個人。
可以是某位擦身而過沒有緣份可以認識的人、
也可能是某一位曾經相遇、相愛又最終沒有走到最後的人、
亦可以是一位暗戀、單戀著她/他又接近不了的對象……
我們吃飯的時候,
期望對方可以坐在我們對面陪伴著自己;
我們看電影的時候,
期望對方可以出現坐在我們身旁給我們依靠;
我們打開手機與某一位正在WHATSAPP時, 發現我們最想聊天的是另一個聯絡不了的他/她;
我們走在街上,
幻想他/她可以在我們身旁牽著我們的手走下去……
因為有預設的美好幻想,
「自以為」他/她會像期望般出現身邊,
於是最後被「現實」賞了一巴掌。
他/她並沒有在我們眼前出現。
又於是,
我們錯誤把「渴望」投射在另一些我們深知不能真正滿足內心,
又樂意繼續走在錯誤軌道上的事情: 我們不斷依賴其他人的陪伴,
希望「其他人」可以填補「那個人」帶來的失意感;
我們不斷吃喝玩樂、不斷消費、不斷硬找一些事情來做,
不斷在手機、網絡中抓著別人聊天,
哄騙自己可以藉其他事,或一些虛幻的忙碌和快樂,
掩飾心中的苦悶感。
我們不斷重複聽著一首歌,
聽著一段、一句歌詞,
藉著一首歌去懷念、想念他/她,
以為這樣就可以捉著有關於他/她的感覺,
不讓他/她流走和消失。
原來最大的失落不是因為獨自一個人在吃飯、
一人看電影、一人坐車、一人走在街上,
是因為我們愛不到最想愛的那一位,
因為我們最渴望的「那個人」並不在我們身邊。
文: 譚嘉燕 FB PAGE: 譚嘉燕KATE
(歡迎CLICK入去瀏覽)
請按此登錄後留言。未成為會員?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