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滿完成一生功課

觸動心靈 於 10/09/2012 發表 收藏文章
圓滿完成一生功課

人從早到晚、從小到老,總是忙不迭地過日子。忙碌的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?很多人都說「人生如夢」、「人生就是一場戲」、「人生來也空空,去也空空」,有些人更無奈,認為人生只是為了傳宗接代,一代接一代無可選擇地活下來。人生真的是這樣子的嗎?

生命是永恆存在的,假如能知道生命有永續不斷的本質,則其人生觀絕對和現在很不一樣。要接納生命永恆的觀念,並非一蹴可幾,必須透過潛心的修為,才能略窺其門徑。我也是走到了知天命之年,才明瞭生命體的物質層次縱然死亡,而心智和信息的層次,卻會不斷的延續下去。

生死一次,只不過是物質和能量的得失而已,上層的信息和心智卻依然存在。但生命的延續,到底在追求什麼?地球其實是一個大演化場,眾生都在這裡來來去去不計其數,一次又一次地在歷練中,讓自己的靈性不斷的成長。

人生就是不斷的歷練和學習

有些人一生平順安樂,有些人卻遭遇波折困苦,而大多數人是苦樂參半的。這些人世的種種經歷,要用什麼眼光去看待?

生活給人的每一次洗禮,就會讓人留下一點經驗和心得。這些經驗和心得,會給靈性帶來一些衝擊,有時候會讓它從中獲得解脫和智慧,有時候也會使它深陷其中,飽受痛苦和煩惱的煎熬。

但是經過夠長的折磨後,心靈總是會轉念,從煎熬中解脫出來。所以人生無論是甘是苦、是歡笑或是淚水,一切都是在學習,在一件件的人間事理中,學到心靈和智慧的增長。

人生就是一段學習的歷程,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,這句話說得非常貼切。碰到順境或逆境應先自問,心靈從中學到了什麼?而不是問世間的得失,也不是計較運氣的好壞。凡事反躬自省,自己的內心到底起了什麼變化?是智慧的,還是愚昧的反應?自己的靈性是提昇了?還是下降了?無論我們願意與否,生命的潛在意識,都催著我們一再去反省,因為生命是心靈所主導,所以它會自動反省。

善自珍重不枉過此生

父母傳兒女、兒女傳子孫,傳宗接代正是在維繫生命的學習絲帶,才能讓想要來世間求學的人,有通道可以來。

每個人都是母親十月懷胎,孕育而成的個體,成長歲月裡,沒有父母以無比的愛心呵護,我們無法長大成人。父母所付出的愛心、焦急和驚嚇,無可計量。所以,能存身於人世間時,對於養育我們有恩的人,又怎能不感激在心、知恩圖報呢?若不是他們無私的付出,如何換來今生有我?我想要來世間學習的願望,又何以能實現?這樣的恩賜,教人如何能不衷心感念?

再者,人生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,我們都不應該氣餒或自毀前程,這不僅對不起帶大我們的恩人,也否定了當初自己要來世間的意願。這樣的自我矛盾,在自己的心智裡,會造成莫大的學習障礙,生生世世困擾自己,也困擾著別人,難以自拔,佛經稱之為墮入金剛地獄。

從積極面來看,每一個人都是人身難得,應該善自珍重,注意身心的保健,維護自身的學習歷程,不要莽撞歷險,中斷學習的歷程。同時也應該推己及人,尊重別人的生命,不要傷害他人的學習權利,彼此將心比心,共同在人世間完成學習的歷程。能如此看待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意義,人世間不僅可以減少許多暴戾之氣,還能營造出普遍而祥和的同理心。

陪伴父母完整走完人生

父母年老即將賦歸時,做為晚輩,要懂得「您迎接我來,我歡送您回」的相續之道,讓父母能帶走一生完整而豐富的經歷資料,那才是最好的叩謝報恩。怎麼做才能讓父母帶走完整而豐富的資料?

首先要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,常保其身體健康。其次是多陪他們聊天,在言談間,跟他們一起回顧人生的經歷。親子彼此注入心靈的領悟,從交心的探討中,獲得彼此的智慧成長,使父母能安於此生的一切際遇,覺悟生命的價值,流露出解脫自在的心光。

上了年紀的人,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,常會述說年輕時候的種種經歷,而且一再重複。作為兒女的年輕人,總是嫌老人家嘮叨,親子之間有時候竟鬧成水火不容。從生命的學習觀來看,每個老人這樣的行為轉變,正是在生前就開始整理資料的現象。

我們面對兒女時,也應該本著父母曾經給過我們的慈愛,細心呵護自己的孩子,教養他們長大成人,讓他們能夠健全地生活在人世間,學到各種經驗。這是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,也是讓生命的學習能傳承,而永續不斷的責任。所以說父母親慈愛、子女孝順,乃是天經地義的,何以在現代,竟然有人互相推諉,這不是在自絕後路嗎?

隨時反觀增長人生智慧

各種文化對生命的理解都不盡相同,若從生命的多重結構來看,不難看出都偏重在一隅,沒有看清楚生命的全貌。尤其是近代人,在科學的光環下,多數偏重物質層次的認知,不知道心靈的存在,以致人生的本義逐漸模糊,忘記一生是在追求生命的靈性成長。汲汲營營一世,盡是做些無補於心靈提升的事物,等到行將賦歸時,才懊悔自己的努力毫無裨益。

生命無論有多少起伏、多少光彩和血淚,最重要的是常回頭問自己,到底我們的心靈,從這些經歷中學到了什麼?是否更開朗了呢?還是更鬱卒?將來碰到同樣的情境,會更聰明嗎?還是一樣糊塗?心裡常起的是善念還是惡意?如果察覺到的心是正面的反應,心靈就是在提升,相反的,若心中起的盡是負面的反應,則是在沈降,累世如此惡性循環,人生苦難何以能了?有何樂趣可言?

百年時光一閃而過,但是仍然會碰到許多不可預期的事情,您我所需要的知識和經驗,不是事先能充實準備齊全的。很多前人的經驗或書本裡學得到的東西,都只是些參考,很少能照樣套用。
如果我們沒有善用自己的心智潛能,又如何面對山重水複的生活際遇呢?因此凡事應以修心為要,及早在成長的教育中,琢磨出剔透明亮的心智能力,一路走來,才有足夠的智慧,克服顛簸起伏。

圓滿完成一生的功課

用心想想看,自己從出生到現在,在做什麼?在忙什麼?在追求什麼?得到什麼?又失去了什麼?從世代交替裡,領悟到了什麼?是一生轉頭空的悽悵無奈心境?還是生死了然的歡喜心境?
如果是前者,就令人抑鬱,不能開朗、沒有光亮,若平日努力修持,讓自己了悟生死永續的意義,內心就能感到光明自在。

不管我們是否願意,今生來到人間,就是一個學習的歷程,生活的甘與苦都是珍貴的功課。既來之則學之,別讓自己白走一回,活到老學到老,盡其可能地學習。等到那一天,要收拾起經驗的包袱,回歸真空妙有的家鄉時,應該能讓自己滿意一生的所學,完成心靈的預期成長,使生命綻放更自在的光輝。



來源: 網絡流傳, 作者: 陳國鎮(大學教授)

留言


請按此登錄後留言。未成為會員? 立即註冊
    快捷鍵:←
    快捷鍵: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