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平凡生活中發現樂趣
每天下班坐公車回家,我刻意在半途下車,多花了半小時穿過公園,安步當車回去。在公園內換上平底鞋,大踏步、大甩手的扭動身軀,大口大口的吸著沁涼的空氣;園區遼闊,樹木蔥鬱、綠草茵茵,極目望去,天空有時是一大片的藍,有時是斑斕的彩霞暈染天際,我踏著夕陽餘暉或踩著初昇的月色回家,心情愉快舒暢,一天伏案的勞累,一掃而空。
為了運動,也為了親近自然,生活上有一點小小的變化,有一些刻意的調整,就使自己對生活有更滿意的感受。
甘於平凡,認清生活即是煩瑣
律化的、平凡的、煩瑣的,生活就是由很多的小事、瑣事串連而成。我們先認清這個事實,才能甘於平凡,並在平凡中不忽視微不足道的樂趣,同時更進一步創造更多生活的趣味。
其次,正視及接受生命的不圓滿是正常現象,生命中有美景,也有殘缺,一如自然的陰晴圓缺、四季的生機與凋零交替,這是生命的真相,不完美、不正常也是正常。唯有我們徹底體會,願意承擔,才能不怨天,也不尤人,轉而認知到要自求多福,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甘於在生活的瑣碎中磨練,甘於在平凡中發現人生趣味。
願意隨處欣賞、隨處讚嘆、隨處就有欣喜,但這需要自覺,並養成習性。旅行是最令人能夠處處有驚豔、處處有欣喜的時候,因為所見皆不同於平日重複的事物,我們更會專注於眼前,變得敏銳好奇,不似平常日子對周遭景物視而不見。可是旅行團中,也有人會從第一天抱怨至最後一天,不禁納悶,這麼美好的景色,都無法感受樂趣,那平常的日子如何滿足快樂?
一群常在一起爬山的朋友,在爬山中,很少交談,各自專注在呼吸上,腳步隨著呼吸前進,呼吸自然就深沉順暢,大夥一路仔細的賞花觀鳥,傾聽風聲、水聲,辨識各種的鳥叫蟲鳴,有時張手擁抱大樹,想像樹木的能量進入身軀,與自己合而為一。這樣的行程,充分讓感官融入自然之中,在安靜中,感官變得敏銳,身心自然愉悅。
生命是一路的過程,一如爬山,峰頂只是方向,沿途欣賞到的、品嚐到的,才是生命的內容。
常恆感恩,當下即是享受
一行禪師是生活大師,他教我們細細品味人生,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,去體會生命的奧秘與樂趣。就如吃橘子,也可以成為很愉快的享受。吃橘子時,先摸摸它、看看它,感受橘皮的粗糙或光滑,在橘子上看到藍天、陽光、雨露的孕育,再聞聞它的芳香,剝皮時吸吸撲鼻的香氣,瓣瓣多汁的果肉,令人感恩天地、農夫、果商的辛苦,再一片片細細咀嚼橘子的香甜,感到人生多麼幸福,生命多麼神奇。
人生經驗愈多,愈能接受生活真實的面貌,就愈能耐煩、耐磨。修行人隨時都能安在當下,負面的情緒來時,與它同在,把心專注在呼吸上,看著一呼一吸,心裡知道情緒的變化,一如四季的轉變,它會過去。每個日子都如過眼雲煙。不斷的訓練放下,愈能包容,愈有彈性。
歡喜就好,不必自我設限
自己的第一步。平時仔細的觀察自己,把這些快樂的事情納入自己規律的作息中。
請列出五項使你快樂的事情?你如何去創造那些快樂的事?你是否常常抗拒那些能帶給你快樂的事?
比如我喜歡去好吃又浪漫的餐廳吃飯;去郊外爬山;喜歡賴床;喜歡聽靈性成長的課程,或和好朋友聚會抬槓。
我發現我喜歡讓自己放鬆的事,可見自己生活嚴謹,嚮往輕鬆。
愈了解自己,愈能看到自我設限、束縛、執著的信念。
比如有人喜歡去KTV唱歌,可是常回絕朋友的邀請,這樣的矛盾反映了他的價值觀,他的潛在意識也許認為去KTV是浪費生命的、不對的。這時可以重新思考,需不需要改變。
自得其樂,精彩活出自己
一個人有喜愛做的事或目標,就不容易意志消沉,目標無關名利、成就,自己覺得有樂趣就好。前幾年,早上上班時,在住家電梯,經常遇見鄰居八十多歲的老公公,他年紀大了,行動僵硬,步履蹣跚,費力的走四、五步才趕上我的一步,他說要去陽明山走走,而且要換兩趟公車才到山上,下午再搭公車回來時已日落時分,每天如此。
我暗自佩服:老人行動巍巍顫顫,從住家到陽明山,路途遙遠,上、下車,爬山都是很大的考驗。可他讓家人放心上班上學,獨自一人,也能自尋生活的樂趣,自得其樂,直到生命終了。
有位朋友年過中年,最近一年才學鋼琴, 現在已會彈上幾十首歌曲,常請我在電話上聽她彈琴,生活不亦樂乎!另有位朋友,學習壓花,成了興趣,持續多年後,無心插柳柳成蔭,成為壓花老師。
能夠找到一項自己的興趣,而醉心投入的人,是很有福氣的,很多做學問、做研究或創作的人,常常廢寢忘食,不是名利的驅策,而是創造本身或探究奧秘的樂趣,令人流連。
心靈淨化,生命變得更好
觀察很多的朋友,一直常保持平靜滿足狀態的,很多是接觸靈性修持或有宗教信仰的人,他們藉由靈修、讀經、祈禱、靜坐來自我反省、修正,淨化內在,因為相信內在改變,外在會跟著變得更好,所以充滿信心及力量;因為相信凡事的發生,不論好壞,皆是上蒼、自然,幫助自己提升的自然運作,所以感覺安全及愛,而能不憂不懼。
無形的、精神的、靈性的領域,往往比有形的物質更有力量。
我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自己可以決定面對生命的態度,時時自我激勵,在日常生活中找尋、創造生活的樂趣,當能活出生命的興味。
來源: 網絡流傳, 作者: 黃翠吟
每天下班坐公車回家,我刻意在半途下車,多花了半小時穿過公園,安步當車回去。在公園內換上平底鞋,大踏步、大甩手的扭動身軀,大口大口的吸著沁涼的空氣;園區遼闊,樹木蔥鬱、綠草茵茵,極目望去,天空有時是一大片的藍,有時是斑斕的彩霞暈染天際,我踏著夕陽餘暉或踩著初昇的月色回家,心情愉快舒暢,一天伏案的勞累,一掃而空。
為了運動,也為了親近自然,生活上有一點小小的變化,有一些刻意的調整,就使自己對生活有更滿意的感受。
甘於平凡,認清生活即是煩瑣
律化的、平凡的、煩瑣的,生活就是由很多的小事、瑣事串連而成。我們先認清這個事實,才能甘於平凡,並在平凡中不忽視微不足道的樂趣,同時更進一步創造更多生活的趣味。
其次,正視及接受生命的不圓滿是正常現象,生命中有美景,也有殘缺,一如自然的陰晴圓缺、四季的生機與凋零交替,這是生命的真相,不完美、不正常也是正常。唯有我們徹底體會,願意承擔,才能不怨天,也不尤人,轉而認知到要自求多福,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甘於在生活的瑣碎中磨練,甘於在平凡中發現人生趣味。
願意隨處欣賞、隨處讚嘆、隨處就有欣喜,但這需要自覺,並養成習性。旅行是最令人能夠處處有驚豔、處處有欣喜的時候,因為所見皆不同於平日重複的事物,我們更會專注於眼前,變得敏銳好奇,不似平常日子對周遭景物視而不見。可是旅行團中,也有人會從第一天抱怨至最後一天,不禁納悶,這麼美好的景色,都無法感受樂趣,那平常的日子如何滿足快樂?
一群常在一起爬山的朋友,在爬山中,很少交談,各自專注在呼吸上,腳步隨著呼吸前進,呼吸自然就深沉順暢,大夥一路仔細的賞花觀鳥,傾聽風聲、水聲,辨識各種的鳥叫蟲鳴,有時張手擁抱大樹,想像樹木的能量進入身軀,與自己合而為一。這樣的行程,充分讓感官融入自然之中,在安靜中,感官變得敏銳,身心自然愉悅。
生命是一路的過程,一如爬山,峰頂只是方向,沿途欣賞到的、品嚐到的,才是生命的內容。
常恆感恩,當下即是享受
一行禪師是生活大師,他教我們細細品味人生,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,去體會生命的奧秘與樂趣。就如吃橘子,也可以成為很愉快的享受。吃橘子時,先摸摸它、看看它,感受橘皮的粗糙或光滑,在橘子上看到藍天、陽光、雨露的孕育,再聞聞它的芳香,剝皮時吸吸撲鼻的香氣,瓣瓣多汁的果肉,令人感恩天地、農夫、果商的辛苦,再一片片細細咀嚼橘子的香甜,感到人生多麼幸福,生命多麼神奇。
人生經驗愈多,愈能接受生活真實的面貌,就愈能耐煩、耐磨。修行人隨時都能安在當下,負面的情緒來時,與它同在,把心專注在呼吸上,看著一呼一吸,心裡知道情緒的變化,一如四季的轉變,它會過去。每個日子都如過眼雲煙。不斷的訓練放下,愈能包容,愈有彈性。
歡喜就好,不必自我設限
自己的第一步。平時仔細的觀察自己,把這些快樂的事情納入自己規律的作息中。
請列出五項使你快樂的事情?你如何去創造那些快樂的事?你是否常常抗拒那些能帶給你快樂的事?
比如我喜歡去好吃又浪漫的餐廳吃飯;去郊外爬山;喜歡賴床;喜歡聽靈性成長的課程,或和好朋友聚會抬槓。
我發現我喜歡讓自己放鬆的事,可見自己生活嚴謹,嚮往輕鬆。
愈了解自己,愈能看到自我設限、束縛、執著的信念。
比如有人喜歡去KTV唱歌,可是常回絕朋友的邀請,這樣的矛盾反映了他的價值觀,他的潛在意識也許認為去KTV是浪費生命的、不對的。這時可以重新思考,需不需要改變。
自得其樂,精彩活出自己
一個人有喜愛做的事或目標,就不容易意志消沉,目標無關名利、成就,自己覺得有樂趣就好。前幾年,早上上班時,在住家電梯,經常遇見鄰居八十多歲的老公公,他年紀大了,行動僵硬,步履蹣跚,費力的走四、五步才趕上我的一步,他說要去陽明山走走,而且要換兩趟公車才到山上,下午再搭公車回來時已日落時分,每天如此。
我暗自佩服:老人行動巍巍顫顫,從住家到陽明山,路途遙遠,上、下車,爬山都是很大的考驗。可他讓家人放心上班上學,獨自一人,也能自尋生活的樂趣,自得其樂,直到生命終了。
有位朋友年過中年,最近一年才學鋼琴, 現在已會彈上幾十首歌曲,常請我在電話上聽她彈琴,生活不亦樂乎!另有位朋友,學習壓花,成了興趣,持續多年後,無心插柳柳成蔭,成為壓花老師。
能夠找到一項自己的興趣,而醉心投入的人,是很有福氣的,很多做學問、做研究或創作的人,常常廢寢忘食,不是名利的驅策,而是創造本身或探究奧秘的樂趣,令人流連。
心靈淨化,生命變得更好
觀察很多的朋友,一直常保持平靜滿足狀態的,很多是接觸靈性修持或有宗教信仰的人,他們藉由靈修、讀經、祈禱、靜坐來自我反省、修正,淨化內在,因為相信內在改變,外在會跟著變得更好,所以充滿信心及力量;因為相信凡事的發生,不論好壞,皆是上蒼、自然,幫助自己提升的自然運作,所以感覺安全及愛,而能不憂不懼。
無形的、精神的、靈性的領域,往往比有形的物質更有力量。
我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自己可以決定面對生命的態度,時時自我激勵,在日常生活中找尋、創造生活的樂趣,當能活出生命的興味。
來源: 網絡流傳, 作者: 黃翠吟
請按此登錄後留言。未成為會員?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