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看自己是什麼「氣」質?
了解自己,看到自己的氣質,實在很難。可是對別人,我們很快的可以感覺到他是什麼樣的人,應該用什麼態度及言語和他互動,而自己聞不到自己的氣味,喜氣、怨氣或霸氣在自己身上,自己看不到,但是別人感受得到。
習慣積怨的人不會快樂
家裡巷子口附近麵店的老闆娘,每一次我都要領教她的怨氣,我說:「我的麵要煮爛一點!」,
她嘴角馬上一垂:「我煮了30年,還不知道怎麼煮才好吃嗎?」好像我的話傷了她的要害;曾經我說:「我不加味素及蔥。」,她把正要加料的碗重重的放下去,嘴角又是一垂,每要加一樣佐料都要向我詢問一次:「這個要不要加?那個要不要加?」讓我覺得自己真是麻煩人物。有時,我請她燙青菜燙熟一點,她不吭一聲,嘟著嘴,不看我一眼。
這讓我想起童年,每到吃飯時,看到桌上沒有我喜歡吃的菜,我就嘟著嘴坐在餐桌邊生悶氣,不吃飯或發出似哭聲的低吟,父親或母親就低聲下氣哄我吃飯,讓我感覺他們沒有煮我想吃的,是他們的錯。直到有一天,已二十多歲的大哥忍無可忍,狠狠修理我一頓之後,我就不敢在餐桌上哭鬧了,但我還是嘟著嘴,以吃得又少又慢來表達不高興。
麵店老闆娘,是不是也習慣用表情讓別人覺得有錯、對不起她?她一身的怨氣,先生和孩子不知感受如何?
「喜氣」亦能互相感染
可是有一種人充滿喜氣,令人歡喜。有位講師演講時提到,他曾問太太:「結婚25年來,我曾對妳抱怨過或說過灰心喪志的話嗎?」太太仔細想了一想,很驚訝的發現:「完全沒有」。他的確如此樂觀,每次和他交談,幽默的談吐讓身邊的人都感到開心。
他提到如何快樂生活?有一次他和朋友搭捷運,月台上擠滿了人,朋友眉頭一皺說:「唉!這麼多人,怎麼辦?」他說:「多人才好啊,表示車子快來了。」又有一次,一到月台,人好少,朋友說:「唉!可惜,車子剛過。」他接口說:「人少才好啊,下一班車我們都有位子坐。」他說,努力了一輩子,人最終的目的還不是快樂生活,為何要跟自己過不去。他有一種轉化功夫,凡事都可以變成很輕鬆,他是一位充滿喜氣的人。
「氣」是會互相感染的,我在公車上或馬路上,喜歡看看別人的表情,有時看到「喜」氣的表情,我也會跟著快樂一下,感覺很舒服。
不好的氣,大家都不喜歡,可是為何我們還是會帶著它呢?甚至終生為伍。因為它已深入深層意識,變成習以為常,認為都是別人的錯,帶著怨氣也是理所當然,是別人造成的。沒有感覺與反省,就苦了週遭親密的家人。
要了解自己帶著什麼「氣」?可以先問問自己每天什麼心情最多?是快樂的、不快樂的、輕鬆的、緊張的、感恩的、抱怨的、美好的、不滿的,每天都處在怎樣的心情下,那你的一生就是那樣的人生。
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這是自己的一生,不要因為別人而一生都帶著怨氣,所以要能自我覺察,每天都想想今天是怎樣的心情?
你可以化怨氣為喜氣
每天早上起床時先對著鏡子抬高嘴角,生理可以影響心理,心情就更為愉悅。
有位朋友說,看了很多書、聽了很多演講,可是我還是我,修養上沒有一點進步,令人氣餒。這也是我的問題。
人有七情六慾、情緒起伏,首先,我接受自己如此平凡及脆弱的事實,所以修養自己是一輩子須長期努力的。
其次,多接觸不同領域或自己景仰的人,有親歷的情境是最佳的示範。有位朋友說他從小在打罵中長大,他說在那個環境下就會如此,因為左鄰右舍全都打孩子,而且父母的叫罵、孩子的哭嚎,聲傳四里,如果他向母親提出抗議,他媽媽還說別家打得比她還兇。國中時,他去同學家,看別人的父母對孩子和顏悅色、輕聲細語,從來沒打過孩子,他才知道原來也有這樣的生活,令他畢生難忘。他說他要努力經營這樣的家庭。因為接觸了不同的生活情境,所以才有行動的概念及目標。
人如果會長期陷在負向情緒內,是因理性沒有抬頭,而耽溺在自己的感覺裡。就如我們不滿「你怎麼可以對我這樣?」,可是別人就要這樣,又能奈何?除非他在乎你或有求於你。所以洞察人性,對現實狀況作理性的權衡,找到最有利的方法,才是善待自己的上策。
想要改變得愈來愈好,除要自省外,決心也很重要,否則故態容易復萌。有位朋友有時話講一半,突然噤聲,她說,因她自覺要蹦出抱怨別人的話了,就趕緊煞住。真佩服她的意志,對自己有自我要求、自我期望,把它當成挑戰,才有著力的方向。
自己是什麼「氣」質的人?常有什麼樣的心情?了解自己,決心做一個有「喜」氣的人,喜氣招來快樂的人及事,讓自己活得更好。
來源: 網絡流傳, 作者: 黃翠吟
了解自己,看到自己的氣質,實在很難。可是對別人,我們很快的可以感覺到他是什麼樣的人,應該用什麼態度及言語和他互動,而自己聞不到自己的氣味,喜氣、怨氣或霸氣在自己身上,自己看不到,但是別人感受得到。
習慣積怨的人不會快樂
家裡巷子口附近麵店的老闆娘,每一次我都要領教她的怨氣,我說:「我的麵要煮爛一點!」,
她嘴角馬上一垂:「我煮了30年,還不知道怎麼煮才好吃嗎?」好像我的話傷了她的要害;曾經我說:「我不加味素及蔥。」,她把正要加料的碗重重的放下去,嘴角又是一垂,每要加一樣佐料都要向我詢問一次:「這個要不要加?那個要不要加?」讓我覺得自己真是麻煩人物。有時,我請她燙青菜燙熟一點,她不吭一聲,嘟著嘴,不看我一眼。
這讓我想起童年,每到吃飯時,看到桌上沒有我喜歡吃的菜,我就嘟著嘴坐在餐桌邊生悶氣,不吃飯或發出似哭聲的低吟,父親或母親就低聲下氣哄我吃飯,讓我感覺他們沒有煮我想吃的,是他們的錯。直到有一天,已二十多歲的大哥忍無可忍,狠狠修理我一頓之後,我就不敢在餐桌上哭鬧了,但我還是嘟著嘴,以吃得又少又慢來表達不高興。
麵店老闆娘,是不是也習慣用表情讓別人覺得有錯、對不起她?她一身的怨氣,先生和孩子不知感受如何?
「喜氣」亦能互相感染
可是有一種人充滿喜氣,令人歡喜。有位講師演講時提到,他曾問太太:「結婚25年來,我曾對妳抱怨過或說過灰心喪志的話嗎?」太太仔細想了一想,很驚訝的發現:「完全沒有」。他的確如此樂觀,每次和他交談,幽默的談吐讓身邊的人都感到開心。
他提到如何快樂生活?有一次他和朋友搭捷運,月台上擠滿了人,朋友眉頭一皺說:「唉!這麼多人,怎麼辦?」他說:「多人才好啊,表示車子快來了。」又有一次,一到月台,人好少,朋友說:「唉!可惜,車子剛過。」他接口說:「人少才好啊,下一班車我們都有位子坐。」他說,努力了一輩子,人最終的目的還不是快樂生活,為何要跟自己過不去。他有一種轉化功夫,凡事都可以變成很輕鬆,他是一位充滿喜氣的人。
「氣」是會互相感染的,我在公車上或馬路上,喜歡看看別人的表情,有時看到「喜」氣的表情,我也會跟著快樂一下,感覺很舒服。
不好的氣,大家都不喜歡,可是為何我們還是會帶著它呢?甚至終生為伍。因為它已深入深層意識,變成習以為常,認為都是別人的錯,帶著怨氣也是理所當然,是別人造成的。沒有感覺與反省,就苦了週遭親密的家人。
要了解自己帶著什麼「氣」?可以先問問自己每天什麼心情最多?是快樂的、不快樂的、輕鬆的、緊張的、感恩的、抱怨的、美好的、不滿的,每天都處在怎樣的心情下,那你的一生就是那樣的人生。
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這是自己的一生,不要因為別人而一生都帶著怨氣,所以要能自我覺察,每天都想想今天是怎樣的心情?
你可以化怨氣為喜氣
每天早上起床時先對著鏡子抬高嘴角,生理可以影響心理,心情就更為愉悅。
有位朋友說,看了很多書、聽了很多演講,可是我還是我,修養上沒有一點進步,令人氣餒。這也是我的問題。
人有七情六慾、情緒起伏,首先,我接受自己如此平凡及脆弱的事實,所以修養自己是一輩子須長期努力的。
其次,多接觸不同領域或自己景仰的人,有親歷的情境是最佳的示範。有位朋友說他從小在打罵中長大,他說在那個環境下就會如此,因為左鄰右舍全都打孩子,而且父母的叫罵、孩子的哭嚎,聲傳四里,如果他向母親提出抗議,他媽媽還說別家打得比她還兇。國中時,他去同學家,看別人的父母對孩子和顏悅色、輕聲細語,從來沒打過孩子,他才知道原來也有這樣的生活,令他畢生難忘。他說他要努力經營這樣的家庭。因為接觸了不同的生活情境,所以才有行動的概念及目標。
人如果會長期陷在負向情緒內,是因理性沒有抬頭,而耽溺在自己的感覺裡。就如我們不滿「你怎麼可以對我這樣?」,可是別人就要這樣,又能奈何?除非他在乎你或有求於你。所以洞察人性,對現實狀況作理性的權衡,找到最有利的方法,才是善待自己的上策。
想要改變得愈來愈好,除要自省外,決心也很重要,否則故態容易復萌。有位朋友有時話講一半,突然噤聲,她說,因她自覺要蹦出抱怨別人的話了,就趕緊煞住。真佩服她的意志,對自己有自我要求、自我期望,把它當成挑戰,才有著力的方向。
自己是什麼「氣」質的人?常有什麼樣的心情?了解自己,決心做一個有「喜」氣的人,喜氣招來快樂的人及事,讓自己活得更好。
來源: 網絡流傳, 作者: 黃翠吟
請按此登錄後留言。未成為會員?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