傾聽別人的聲音

觸動心靈 於 12/11/2013 發表 收藏文章
每個人內在都有焦慮的聲音

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有很多聲音,都充滿著焦慮。這些焦慮,有些是與生俱來的,有些是後天薰染的。

先天累積而來的焦慮,是無形的,在潛意識的深處,很難發覺,很難清淨。必須透過種種的學習、種種的鍛鍊、種種的省思,乃至於修行,才能消除心中種種焦慮的聲音。

後天所薰染而來的,是在母親的懷孕過程當中,受到母親或父母親互動的影響,及至哇哇墜地,家人、社會、水、食物、使用物品、電視的影響,以及其他每一個人心念的影響,都在薰染著我們。

孩子與成人都有焦慮的情緒,潛伏在內心深處,變成種子習氣,一受到干擾,就立刻發芽,從語言和行為中表現出來。

我們在與孩子的互動當中,就要先認知孩子與我們一樣,都還未達到完美的人格,心中是充滿焦慮的。所以當孩子的語言、行為有所差錯時,為人父母、為人師長的將心比心,不妨自問:「我們心中都很光明嗎?心中都完全沒有焦慮嗎?」我們要有所認知:其實每個人心中,都存在著焦慮的聲音。

種子起現行,現行薰種子

種子會起現行指的是,若觀念、思想沒有表現出來,就如同種子;可是如果表現出來,一定是顯現在語言上、行為上。種子起現行是因為過去的焦慮因素、種子習氣,碰到其他因緣,所以就表現出來了。

而現行薰種子,是指所表現出來的語言、行為又會薰染,又會影響過去所積累下來的心續,因此,照顧念頭是很重要的,要像孟子所說的:「慎獨」。當你獨處的時候,要很小心自己的念頭,不要讓自己有惡念,不要讓自己處在焦慮、不安中,不要以為別人不知道你的躁動,其實念波已經傳達出去,不僅影響自己,同時也影響到周遭的人。

我們會以什麼態度對待孩子,都是因為我們有某種觀念,如果我們在觀念中認為這個孩子是很調皮的、是很壞的,這樣就會決定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和講話方式;如果認為這個孩子是乖巧的、是很上進的,我們就會接受他、原諒他偶然出錯的行為。我們的觀念、想法決定了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。

換言之,我們要去接受每個人及每個孩子的差異性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習氣、不同的生活環境、不同的先天影響,如此認知我們就開闊了心胸。當我們在聽孩子的聲音時或聽別人的聲音時,不要有預設立場,才能完全以虛空般的心胸來聽孩子或別人的聲音。



來源: 網絡流傳, 作者: 鄭振煌 (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副教授)

留言


請按此登錄後留言。未成為會員? 立即註冊
    快捷鍵:←
    快捷鍵: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