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通訊錄,總會發現一些久未聯繫上的人。那些號碼,或者曾經很熟悉,但不知從何時開始,那號碼的來電已經變得陌生。
踏足社會,生活把人與人的關係漸漸拉遠。而科技,進一步把這些關係由熟悉變成疏離。
有人以為短訊可以取代聆聽,卻忘了安慰的肢體語言。
有人以為面書上的一個讚可以取代交流,卻忘了那只代表你看過了,而不是你關心了。
或者,我們都習慣了這種分享的模式。直至某天,突然發現某些人從通話至通訊息,然後是面書上讚好,最後成為面書上的裝飾。那似乎成了現代友情結束的模式。我們無奈,但卻似乎一次又一次重覆。
到底,友情,是敗給了生活,敗給了科技,還是敗給了我們?
通訊錄的長度增了,卻發現真正的朋友少了。偶爾,翻動通訊錄,然後默默關上。似乎,已經想不出通話的理由。
我們開始不肯定通訊錄的定義。也對"朋友"的定義越來越"廣泛".
或者我們都曾經努力去維繫一些友情,可是,如果只是單向的珍惜。結果還是一樣。
我們無奈,但也漸漸學會了珍惜那些和我們一同努力對抗科技隔膜的真正朋友。
踏足社會,生活把人與人的關係漸漸拉遠。而科技,進一步把這些關係由熟悉變成疏離。
有人以為短訊可以取代聆聽,卻忘了安慰的肢體語言。
有人以為面書上的一個讚可以取代交流,卻忘了那只代表你看過了,而不是你關心了。
或者,我們都習慣了這種分享的模式。直至某天,突然發現某些人從通話至通訊息,然後是面書上讚好,最後成為面書上的裝飾。那似乎成了現代友情結束的模式。我們無奈,但卻似乎一次又一次重覆。
到底,友情,是敗給了生活,敗給了科技,還是敗給了我們?
通訊錄的長度增了,卻發現真正的朋友少了。偶爾,翻動通訊錄,然後默默關上。似乎,已經想不出通話的理由。
我們開始不肯定通訊錄的定義。也對"朋友"的定義越來越"廣泛".
或者我們都曾經努力去維繫一些友情,可是,如果只是單向的珍惜。結果還是一樣。
我們無奈,但也漸漸學會了珍惜那些和我們一同努力對抗科技隔膜的真正朋友。
請按此登錄後留言。未成為會員? 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