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等下吧,恐怕只有奇蹟,才可以歸本」。話語之中,完全反映其負面情緒,不過談及奇蹟,亦令筆者想起一則年少時看過的故事。 六十年代,一個貧窮家庭有兩個孩子。姊姊6歲,弟弟3歲,二人相親相愛,十分乖巧。一天,弟弟在家中暈倒送院,姊姊擔心,偷偷地跑往醫院陪著他。她怕被爸媽看見,鑽進床底,靜靜地陪著他。慢慢地,她聽到媽媽的哭聲,爸爸的嘆息聲。「孩子腦中長了一個大瘤,要施手術才可活得來。我們怎能付得起這麼多的手術費呢?即使不吃不喝,賣盡家當,盡借親朋,也無可能足夠。恐怕只有奇蹟,才可以救他。」
年紀輕的姊姊不知道甚麼是奇蹟,看似想通了的她,等爸媽離開房間後,馬上跑回家。姊姊小心翼翼地把數年來儲起的利是錢、拾得的一毫半仙,通通倒出來,合共3元4角,用手帕包起,跑到全城最大的藥房。店員一看到她,便笑笑口問:「是不是走失?有甚麼可以幫到你?」 姊姊卻大聲清楚地說:「我要買一個奇蹟!」令店員很錯愕:「買甚麼奇蹟?你到底要甚麼?」這時女孩說:「弟弟病了,腦子長了一個大東西,病得很重,媽媽哭得很傷心,爸爸說奇蹟可救到他!請你把奇蹟賣給我,請救我弟弟,他只有3歲!」店員覺得相當為難,正面拒絕不忍心,只能低下頭及告訴經理。而經理只能說:「對不起,這兒不賣奇蹟。」姊姊把手帕放到櫃枱上,攤開那3元4角,流著淚說:「倘錢不夠,我以後會繼續還給你!請告訴我一個奇蹟賣多少錢?」
這時連經理也不知怎樣開口,全個藥房靜得鴉雀無聲。一個衣著講究的顧客從藥房另一邊走過來,點了枱上的3元4角,並對妹妹說:「不要哭,藥房不賣奇蹟,但我手頭上有。你要的奇蹟正好賣3元4角。我一於把奇蹟賣給你!」顧客拿起硬幣,牽著姊姊的手,一路往醫院去。原來這位顧客是一名著名腦科醫生。他到醫院立即為弟弟診斷,後來手術進行得很順利,弟弟恢復健康,而手術費用正是那3元4角。故事大團圓結局,雖然現實未必如此,但值得深思的是,到底救了弟弟的「奇蹟」,是由好心醫生創造,還是由姊姊創造?等待奇蹟出現,奇蹟真的會出現?期望「奇蹟」的你,是時候用行動,來為自己做點甚麼了。
有時候 奇蹟 是要自己爭取的
網上文章
請按此登錄後留言。未成為會員? 立即註冊